焦點觀察:進入食物中毒高發季 這3類食物千萬小心!

        科普中國 2023-06-14 09:40:34

        6月天氣漸熱

        又逢端午佳節臨近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


        (資料圖)

        日前提醒

        6月是食物中毒、致病高發季節

        市民朋友要小心了

        01

        遠離野生蘑菇

        每年5~10月都是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尤其6~7月正是很多鵝膏類等肝損害型劇毒蘑菇的生長季節。野生蘑菇種類繁多,部分有毒和無毒品種的外形相似,即使是專業人士,也難以僅靠外形特征分辨。

        預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式是不采、不食、不買賣野生蘑菇,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賭運氣。對于有采食野生蘑菇習慣的地區,建議要加強宣傳,及時發布毒蘑菇中毒預警提示。

        如進食野生蘑菇后出現身體不適,請立即就醫并保留樣品。尤其要警惕進食后接近6小時或6小時及以上出現不適的情況,以免未能及時發現肝腎損傷而耽誤治療導致死亡。

        02

        涼菜、鹵菜進食前先回鍋

        6月天氣逐漸炎熱,咸鴨蛋、皮蛋及各類鹵菜、涼菜開始出現在餐桌,為大家帶來一絲涼意。但這些食品也容易被沙門氏菌等致病菌污染

        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在冰箱中生存數月,20℃以上即可大量繁殖。沙門氏菌不耐高溫,在70℃加熱15分鐘即可殺滅。

        因此,建議日常做到如下5點:

        1.用冰箱保存食品時用保鮮袋、保鮮膜、密封盒等包好分別存放;

        2.熟食、果蔬與生肉分開存放以免交叉污染;

        3.涼菜、鹵菜等進食前先回鍋,保證煮熟煮透;

        4.生吃的水果蔬菜用流水充分清洗干凈;

        5.蛋類食品即做即吃,破殼的蛋類不宜存放以免細菌大量繁殖。

        03

        早上不要空腹吃粽子

        端午節即將來臨,不同口味的粽子已經陸續出現在市場。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具有能量高、不易消化的特點。因此,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要注意吃得健康。建議:

        1.適量進食,每天吃粽子的數量控制在3個以內,尤其是老人、兒童等脾胃較弱的人群需注意控制進食量。

        2.盡量選擇粗糧餡粽子,這類粽子纖維素含量較豐富,可以彌補糯米的不足,減少腸胃的負擔。

        3.早上不可空腹吃粽子,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出現反酸、燒心等不適癥狀。

        4.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胃腸疾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粽子,以免加重病情。

        5.調整三餐。粽子具有高糖、高油脂的特點,因此,食用粽子時,要適當減少三餐中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攝入,以免一天的總能量和油脂攝入過高。同時,可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促進消化平衡血糖。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