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頭條丨全國最長過海綜合管廊隧道向海底掘進

        央廣網 2023-06-20 18:40:0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央廣網廈門6月20日消息(記者 程若蘭 通訊員 吳露楠)6月19日,由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代建的省、市重點民生工程——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土建工程海域段盾構順利始發,標志著目前全國最長的過海綜合管廊隧道正式向海底掘進。

        上午10時許,伴隨著嘹亮的汽笛聲,深埋地下的盾構機刀片正式啟動,開啟長達3年的“跨海”工作。記者了解到,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土建工程起于海滄區嵩嶼電廠,穿越廈門西海域,從第一碼頭上岸沿廈禾路前行,終點位于思明區小學路廈禾變電站,線路全長約6.2公里,其中海域段電力與清水管廊隧道長3078米,采用盾構法施工,項目計劃4年內實現竣工驗收。

        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土建工程項目示意圖(央廣網發 廈門路橋供圖)

        作為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和第二十二批市級基建重點工程,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工程是完善城市配套設施、保障廈門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的民生工程。項目建成后,將替代原第三通道過海220KV高壓架空線路,保障島內居民用電需求,提高廈門島內供電可靠性。隧道內共廊鋪設的1.6米直徑供水管,可實現日供水20萬噸,有效緩解島內用水壓力,滿足島內供水需求,對廈門市城市基礎民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一民生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想讓海水“讓路”,并不簡單。據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土建工程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土建工程需穿越多個航道、下穿自然保護區,還處于凝灰熔巖、變質砂巖、花崗巖等多種地層交接處,地質情況復雜。該工程不僅存在施工場地狹窄、盾構機分體始發和海底高水壓開倉換刀風險大等難題,還需面臨“孤石、上軟下硬地層”“全斷面砂層掘進”“長距離高強度硬巖地層掘進”等工程難點。

        此外,隧道進入廈門本島后,項目將穿越思明區主城區,下穿鷺江道、廈禾路、湖濱北路等重要城市主干道及污水、電力、燃氣等大量市政基礎管線,南側為BRT高架橋及鷺江社區老舊房屋,施工過程中對周邊建構筑物保護及施工精度要求極高;隧道工作井緊挨城市住宅敏感區,施工噪音控制及環境保護要求高,對項目組織及協調管理提出極大考驗。

        “我們始終堅持主題教育和項目建設相結合,以強化理論學習指導建設實踐,以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建設難題。”廈門路橋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工程項目組成功克服了在30米長工作井中始發超100米盾構機的技術難點,為盾構順利始發奠定堅實基礎。接下來,廈門路橋將以此次盾構順利始發為全新起點,繼續弘揚“匠心、協同、創新、共贏”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強化工程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努力打造“政府放心,人民滿意”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