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振興|湖南花垣:“牛經濟”一路向前“犇”! 世界熱聞

        央廣網 2023-06-21 10:47:36

        央廣網湘西6月21日消息 夏雨潤山川,云霧繞峰巒。近日,一場雨過后,位于半山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花垣鎮老王寨村青山如洗。該村一處原本廢棄的礦坪上,工人們正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分工作業,拉線、攪拌水泥、砌墻,現場一派忙碌景象。這里是湘西州在建規模最大的黃牛養殖基地——花垣縣合潤黃牛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場項目建設現場。

        養殖場項目建設現場(央廣網發 宋顯金 攝)


        (相關資料圖)

        為打破村集體經濟發展“單打獨斗”僵局,破除管理、資金、技術、銷售等困局,今年3月,花垣鎮老王寨村、楊家寨村、長新村、清水塘村、三角巖社區與邊城鎮搞河村、踏沙村經濟聯合社出資“抱團”成立了花垣縣合潤黃牛養殖有限公司。“兩鎮七村”整合人、財、力等資源,突破村域、鎮域限制,聯建聯營共富公司,發展黃牛養殖產業。

        “我們6月12日進場施工,一期的4個開放式牛舍和1個草料棚,兩個半月左右可以建完,首批牛就可以進場了。”花垣鎮清水塘村黨支部書記石軍和其他幾個村村支書正在建設現場與施工隊對接,討論項目施工計劃。

        該養殖場項目規劃養殖黃牛950頭,利用覆土尾礦庫種植牧草1000畝,將建成集牛舍、有機化肥廠、草料加工廠于一體的規模化標準養殖場。

        這里是花垣縣“湘西黃牛”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村集體經濟聯合社黃牛養殖場建設項目(央廣網發 宋顯金 攝)

        在距離花垣鎮老王寨村30分鐘車程的貓兒鄉排兒村,湘西瑞陽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排兒村集體經濟聯合社黃牛養殖場建設項目已接近尾聲,一排排鋼結構牛舍錯落有致,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

        “過兩天,我們第一批150頭牛就可以進場了。”養殖場開建以來,湘西瑞陽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海濤,每天都會來到建設現場“監工”。

        曾在湖南德農牧業集團有限公司擔任高管的張海濤,歷經過花垣縣黃牛養殖發展初期、特種養殖高峰期,養殖和企業運作經驗十分豐富。

        近年來,花垣縣通過制定出臺《湘西黃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完善扶持政策,以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優化金融服務、完善畜牧業保險制度為依托,壯大主體培育和龍頭培育。如今,“牛勁十足”的“湘西黃牛”產業,吸引來了包括張海濤在內的投資者目光。

        看著即將完工的養殖基地,張海濤打心里高興:“我們規劃年存欄黃牛460頭,年出欄育肥牛1000頭,將實現年產值2250萬元。”

        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或“村+村”抱團養殖等經營模式,花垣縣穩步推進產業擴規提效,強勁的“湘西黃牛”發展勢頭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今年,花垣縣完成養殖主體組建71個,完成手續辦理40個,已投產計劃存欄100頭規模以上黃牛養殖企業7個。目前,共發放黃牛貸款6198萬元。

        牛兒悠閑地吃草(央廣網發 宋顯金 攝)

        車行在龍潭鎮境內,處處可見“牛元素”。走進黃臘村后山,數十頭黃牛在休閑吃草,牛運茂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麻祥友和工人正在放牛。

        養牛四年時間,麻祥友的牛場通過自繁自養,從最初的10余頭牛,發展到現在的近百頭,兒子、兒媳也從外地返鄉跟著干。每年出欄黃牛20余頭左右,年純收入20余萬元。

        麻祥友表示,這一切都得益于花垣縣黃牛養殖的好政策,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他還將擴大養殖規模,預計未來達到年存欄200頭左右規模。同時帶動周邊農戶散養黃牛,提高養殖場市場競爭力,幫助更多農戶實現增收。

        龍潭鎮土地村肉牛養殖場里,工作人員正在給牛喂料(央廣網發 宋顯金 攝)

        在龍潭鎮土地村肉牛養殖場標準化牛舍內,新購進的78頭西門塔爾肉牛不時哞哞“高歌”,工作人員忙著給牛添草、喂料,處處盡顯生機勃勃。

        “我們現在有保產母牛50頭,能繁母牛26頭,后備公牛2頭。”土地村黨支部書記石建國介紹,經過村支兩委和湖南理工職院駐村工作隊考察調研、廣泛聽取村民代表意見,村集體最終確定了發展母牛養殖產業,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持續帶動全村群眾增收。

        龍潭鎮土地村肉牛養殖場外景(央廣網發 宋顯金 攝)

        新入欄牛還處于隔離觀察期,花垣縣畜牧事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來到養殖場,為飼養人員和養殖場負責人講解新入欄牛的飼養管理及注意事項。為做好黃牛養殖,花垣縣成立了黃牛養殖專家組,組織專家組進入全縣12個鄉鎮205個村,采取開辦集中培訓、上門指導等方式,全程跟蹤服務,解決養殖黃牛養殖戶后顧之憂。

        牛兒進食(央廣網發 宋顯金 攝)

        放眼整個龍潭鎮,已形成以土地村發展飼養母牛,青龍村、雙坪村、龍潭社區發展養殖肉牛的品種區域布局。全鎮建成標準示范養牛基地7個,黃牛存欄1026頭,花垣縣打造“黃牛小鎮”的目標已逐步實現。

        略壩村“牛倌”吳順情趕牛放牧(央廣網發 宋顯金 攝)

        “黃牛養殖成本低、不易生病。平時都是上山放養,除去放牧時間成本,每頭牛到出欄,投入養殖成本不到1000元,飼養1頭牛可以賺5000元-8000元左右。”花垣鎮略壩村村民吳順情從2022年開始養殖黃牛,從最初的4頭牛,發展到現在的30頭。在海拔640米的略壩村花香苗寨,煙雨迷蒙,朦朧的霧氣與牛倌吳順情在山間趕牛的模糊身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水墨畫。

        在苗鄉大地,一排排標準化的牛舍、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牛、一個個放牧的身影都是花垣縣“湘西黃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通過大力扶持黃牛養殖戶,積極推進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花垣縣正不斷壯大“牛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目前,花垣縣有100頭以上規模黃牛養殖公司12家,10頭以上黃牛養殖專業戶211家,該縣年存欄湘西黃牛2.7萬頭,出欄湘西黃牛1.2萬頭,可實現產值5.4億元。

        “湘西黃牛”產業已成為花垣縣鄉村振興路上強農富農的“新引擎”。(見習記者李芳森 實習生趙謨一 通訊員楊伊璇 梁建華)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