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我國山東省最北端的北隍城島上,有一座監測昆蟲遷飛的試驗站,今年,這座試驗站迎來建站20周年。6月2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發布長島試驗站精神——“扎根海島、問天探蟲、扼守咽喉、心系沃野”,回顧20年奮斗歷程,弘揚新時代農科精神。
遷飛性害蟲的頻繁暴發是影響我國農牧業穩產豐產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和東亞季風氣候環境,形成了西南到東北的東亞昆蟲遷飛場,各地互為蟲源地。北隍城島地理位置特殊,為渤海咽喉,是昆蟲季節性遷飛的必經之路。
2003年,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在北隍城島建設長島遷飛昆蟲科學觀測試驗站,開展我國重大農業害蟲遷飛規律、監測預警及控制策略研究。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所長陸宴輝介紹,20年前,來自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科學家和學生們,把KC-2型車載昆蟲雷達由河北廊坊遷至北隍城島,由此開啟了遷飛害蟲的監測與阻截誘捕防控農業重要害蟲的科學研究。
“20年來,科學家和青年學子駐守海島,堅持科學理想、代代賡續,奮斗不息,為我國植保事業的進步做出了艱苦的努力和卓越的貢獻。”陸宴輝說。
經過20年的艱苦創業,這里建立了世界最先進的昆蟲雷達監測站,也培養了近60名碩博士青年學子,他們常年在島上學習、科研,畢業后又投身于更加廣闊的大地,成為新一代植保人。
活動現場,青年科技人員代表發出了弘揚“長島試驗站精神”的倡議,號召青年人汲取精神養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肩負起時代使命,積極投身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進程。
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楊振海指出,長島試驗站建站20年歷經艱辛,是中國農科院“踐行四個面向、建設兩個一流”的生動案例。20年來,試驗站實現了對空中遷飛昆蟲的精準識別與數據監測,是一項具有國際水準的前瞻性農業科技工程。研發的昆蟲種群遷飛精準模擬與預警技術、遷飛性害蟲區域立體防控新策略等研究成果直接服務于重要農區的害蟲預警信息發布和統防統治,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楊振海強調,長島試驗站精神反映了新時代農科人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甘于寂寞、知農愛農的情懷,是新時代農科精神的賡續和拓展。“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鍛造新時代農科精神,號召全院干部職工特別是廣大青年樹立遠大理想,踐行四個面向,勇擔國之重任,扛穩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的責任擔當。”他說。(光明網記者宋雅娟 肖春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