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為何熱過南方?七月會更熱嗎? 每日短訊

        新華網 2023-06-29 14:45:45

        新華網北京6月29日電 端午假期,我國北方地區氣溫一路飆升,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有21個國家站的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部分地區氣溫達到或超過40℃。北京南郊觀象臺連續3天氣溫達到40℃,這也是該站點自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連續三天氣溫突破40℃。


        【資料圖】

        圖/中央氣象臺

        6月25日至26日,華北、黃淮等地的高溫天氣有所減弱,但從29日起,高溫再度發展。本周末,華北、黃淮等地的氣溫,有可能再次突破40℃。

        面對接連不斷的高溫,網友紛紛喊話,為何華北、黃淮等地近期出現兩次高溫天氣過程?北方怎么比南方還熱?如此炎熱的天氣會對人體產生什么影響?對此,中國氣象局多位首席專家給予解答。

        高溫天氣持續 北方為何熱過南方?

        對于近日北方氣溫比南方還高的情況,張芳華表示,往年6月下旬,華北、黃淮等地最高氣溫的平均值和南方基本相同,但是從最高氣溫的極大值來看,北方高于南方。主要原因是南方此時正處于多雨時段,即梅雨期,一方面降雨較多,副熱帶高壓尚未控制該地區,南方多地最高氣溫的最大值不是很高;另外,北方地區此時受大陸高壓脊控制,輻射較強、空氣干燥,易出現極端高溫天氣。

        針對高溫熱浪,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公眾服務首席柳艷香提示,高溫天氣可能導致中暑、熱射病,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也隨之增大。建議公眾外出做好防曬,戶外工作人群盡量避開太陽直射時段工作。老人、兒童、孕婦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應該盡量待在涼爽的室內,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熱環境中,造成身體不適。另外,高溫天氣不僅會引發身體中暑,伴隨著飲食減少和出汗增多,會導致人體內水分流失,進而導致電解質紊亂,從而影響人的大腦神經活動,進而產生情緒中暑,所以在高溫天氣下,仍然要保持平和的心情,使室內溫度保持涼爽,多吃清淡食物。

        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高溫發生頻次快速增加

        6月就出現極端高溫,不少人擔憂,七八月份會不會更熱?這與厄爾尼諾有關系嗎?對此,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表示,全球變暖背景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極端高溫發生的頻次都快速增加。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夏季中國華北和黃淮等地氣溫偏高,與之相伴隨的是高溫日數也會增多,今年夏天北方比常年更熱具有較大的概率。但我國各地高溫集中時段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從氣候的角度看,進入夏季以后,我國的氣溫升高呈現“先北后南”的特點。對華北地區來說,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現高溫天氣,連續數天的高溫出現在這一時段也比較常見,這段時間主要以干熱型高溫為主,表現為氣溫高、濕度小。7月后期,隨著副熱帶高壓北跳和夏季風往北推進,水汽輸送和大氣濕度增加,云量也會增多,會出現悶熱天氣,也就是濕熱型高溫。所以,要區分不同的地區和時段來考慮高溫的影響。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未來三個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將維持厄爾尼諾狀態,海溫指數持續上升,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疊加中等以上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可能導致極端天氣頻次更多、范圍更廣、強度更強。“不過,影響我國氣候異常尤其是高溫、干旱等極端事件的因子復雜,厄爾尼諾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子,不能簡單歸咎為厄爾尼諾影響。氣象部門會密切進行天氣監測,加強天氣氣候趨勢的研判和預測。”高輝表示。

        最后提示大家

        預計未來兩周

        華北、黃淮等地仍多高溫天氣

        主要高溫時段為

        6月29日至7月2日

        7月6日至10日

        內蒙古中部、華北

        黃淮、汾渭平原等地

        日最高氣溫將有35℃至39℃

        局地可達41℃

        大家注意防暑降溫

        警惕中暑及熱射病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