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45年,“三北”工程帶來了哪些改變?

        光明網 2023-07-31 13:49:57


        (資料圖)

        “‘三北’工程是我國啟動實施的第一個大型生態建設工程,至今已經實施45年。經過幾代人近半個世紀的接續奮斗,順利完成前五期的建設任務,在祖國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萬里‘綠色長城’。”31日,在國家林草局召開的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草局三北局副局長岳太青表示,如今,“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從1978年的5.05%提高到目前13.84%。

        岳太青介紹,“三北”工程因地制宜采取造林種草、封育飛播、封禁保護等措施,累計治理沙化土地面積5億畝,工程區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積得到初步治理。重點治理的毛烏素、渾善達克、呼倫貝爾、科爾沁等四大沙地生態狀況得到整體改善,風沙危害得到基本遏制。

        此外,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實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治理模式,按山系、分流域規模推進、綜合治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億畝,工程區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重點治理的黃土高原林草植被覆蓋度達59%以上,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農田牧場得到有效庇護,堅持多林種、多樹種,喬灌草、帶片網結合,人工干預和封禁保護結合,在華北、東北等糧食主產區營造農田防護林網(帶),有效庇護農田4.5億畝,為促進糧食穩產高產和畜牧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生態屏障作用。

        岳太青告訴記者,在黃土高原、燕山山地、新疆綠洲等地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果產業基地,工程區經濟林干鮮果品年產量從不足200萬噸提高到4800萬噸,1500多萬人依靠特色林果業實現穩定脫貧,重點地區涉林收入占到農民收入的50%以上。部分沙區轉變發展思路,變沙為寶,大力發展中藥材、優質牧草等沙產業,走出了一條治沙又致富的雙贏路。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岳太青介紹,將聚焦防沙治沙主攻方向,堅持系統治理和科學治沙,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標志性戰役,持續鞏固工程建設成果。

        “近期,我們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基本完成了‘三北’工程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目前正在征求有關部門和省份的意見。”岳太青介紹,目前正抓緊編制“三北”工程六期規劃,正在對接各省區,調度規劃任務、重點項目,同步編制三大標志性戰役實施方案,確保六期規劃任務可落地實施、可考核評價,確保到2030年三大標志性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記者蔡琳)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