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將夢想“沼”進現實

        新華網 2023-08-07 09:38:03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老榮,沒見你給地上化肥啊,小麥還長得這么旺,有啥秘訣嗎?”聽鄰居這么一問,種糧大戶榮維振笑了起來,“確實有秘訣,而且這個秘訣大有來頭……”

        在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苑莊鎮演馬村,榮維振正在田間施肥,長長的管子正往田地里輸送沼液。今年56歲的榮維振,是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苑莊鎮演馬村人,也是鎮里有名的種糧大戶,目前已在苑莊鎮流轉了2000多畝耕地。今年他在苑莊鎮1000多畝高標準數字化智慧農田旁建設了一個沼液沼渣還田設施設備,產生的沼液、沼渣變成了農田的有機肥料。榮維振算了筆賬,用上了這有機肥,一畝地至少可以節約化肥成本300元左右,同時,細軟的有機肥具有速緩兼備的肥效特點,更利于土地吸收,有效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沼液沼渣還田設施設備產生的沼液中富含氮磷鉀和多種植物養分和農作物生長促進物質,沼渣質地疏松,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而且肥效還長,有效避免了過量使用化肥會燒壞作物根系的情況和污染環境的問題,是理想的無公害肥料。”汶上縣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農田科科長郭春平介紹說。

        近年來,汶上縣緊緊圍繞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通過聚焦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關鍵環節,全鏈式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鼓勵種養大戶在田間地頭高標準建設沼氣池,打造新型的多層次循環農業生態系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就地消納、能量循環為原則,以沼氣建設為紐帶,將畜禽養殖場排泄物、農作物秸稈、農村生活污水等作為沼氣基料處理,拓寬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途徑,產生的沼氣作為燃料,沼液、沼渣作為有機肥,創新沼液水肥一體化技術,用于有機耕種,讓農田吃上了放心“營養餐”,有效降低了化肥施用量,同時,沼液沼渣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土壤板結和酸化情況得到緩解,增強了土地肥力,使種植、養殖和能源利用走上能源、生態和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軌道,形成“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一氣兩沼”綜合利用模式,從而進一步促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汶上縣將堅定不移地走現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的路子,繼續深化‘種養結合’生態發展模式,將沼液沼渣有機肥投入農作物種植,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有效提升農村土地的生產能力,實現改善人居環境、增加農民收入雙贏,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汶上縣農業農村局高黨組書記、局長胡繼廣說。(伊笑瑩)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