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相關資料圖)
機器人產業集群促工業老城轉型
——河北唐山發力“智造”賦能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艷輝
近日,圍繞強鏈、補鏈、固鏈、延鏈,河北唐山陸續簽約引進清華大學智能無人機工程技術中心孵化項目、深圳優必選服務機器人數字創新基地等16個機器人產業相關項目,總投資14.25億元,涉及勘探巡檢、節能環保、醫療康養等領域。
唐山機器人龍頭企業的新上項目也緊鑼密鼓:總投資3.1億元的百川軌道交通智能裝備產業化二期項目預計10月竣工,建成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軌道機車檢測機器人產業研發制造基地;總投資1.1億元的鷹眼智能機器視覺應用智能裝備產業化基地項目已完成主體施工……
在以鋼鐵、煤炭為主導產業的老工業城市唐山,機器人產業卻日益走紅,乍一看有些“搶風頭”。然而事實是,在城市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這是一場“科創”與“轉型”的雙向奔赴。近日,記者走進這座城市,感知傳統與新興完美融合的時代律動。
工人正在組裝焊接機器人。 董軍攝/光明圖片
產業孕育?工業老城現特色“機器人兵團”
唐山素有“煤都”“鋼城”之稱。多年來,基礎雄厚的鋼鐵、裝備制造、煤炭等產業對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的需求不斷擴大,激發了本土研發人員的熱情。1994年,中國焊接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唐山松下產業機器有限公司在唐山成立,該公司于1997年引進日本松下機器人本體,機器人產業自此與唐山結緣。
“焊接設備是鋼板的‘縫紉機’,機器代人是為了讓‘縫紉機’實現自動化,使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大大提升。”談及機器人進唐山,當年在唐山松下工作的沈亞輝記憶猶新。他還打了個比喻,焊接好比做衣服,不但要有好的縫紉機和縫紉技術,布料還要裁剪整齊,縫線也要結實美觀。基于此,為了把焊接事業做專做強,公司走向集團化發展,唐山開元電器集團有限公司順勢誕生。
截至目前,開元集團主要成員有唐山松下產業機器有限公司、唐山神鋼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唐山開元自動焊接裝備有限公司等企業群體,成為包括焊接與切割設備、焊接機器人系統、焊接材料在內的中國最大的焊接與切割設備產業集團,位列亞洲第三、世界前十。開元集團所在的唐山高新區,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唐山焊接產業基地和全國焊接機器人制造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
唐山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孵化中心外景。 劉梓涵攝/光明圖片
如今,沈亞輝已成為開元自動焊接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他見證了集團各成員企業彼此密切合作、規劃協調、共同發展,唐山焊接機器人產業日益壯大。
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副總工程師張樹生,可以說是唐山特種機器人從無到有的見證者。他介紹,公司自1991年起深耕煤礦生產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自動化研發經驗。2007年,國內首臺防爆礦用搶險機器人誕生,當時被稱贊為“一項生命工程”。
走進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記者見到了由礦用搶險機器人、消防滅火機器人、危化巡檢機器人等組成的“機器人兵團”。“別看它們個頭不大,但能量‘超燃’,可以在火災現場、地下礦井等環境中發揮關鍵作用。”張樹生說,公司現有特種機器人50余款,產品覆蓋智能礦山、石油化工、應急救援、煤化工等領域,在中國機器人發展史上創造了多項第一,已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特種機器人產業基地。
傳統產業轉型加速,凸顯唐山特色的機器人產業不斷壯大。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軌道裝備制造企業,從這里下線的軌道列車開到哪里,系列服務就跟到哪里。2018年,針對列車底部清潔的國內首臺智能吹掃機器人在唐山百川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誕生,該公司現已成為國內軌道交通機車車輛檢修檢測設備的主要供應商。為繼續做大做強機器人產業,2017年,唐山在高新區建設唐山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孵化中心,為入駐的機器人中小企業提供共享實驗設備、共享物料集采等系列服務,并搭建合作平臺,在河北省率先構筑了“研發+孵化+產業化”的機器人產業發展生態圈。共享互助“工業合作化”模式,推動更多企業走上“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發展軌道。
截至目前,唐山有機器人相關企業75家,其中規上企業20家,90%以上坐落于高新區。形成了以工業機器人為支撐、特種機器人為特色,集研發、生產、服務為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持續創新?機器人走向制造前沿促轉型
2022年營業收入3600萬元,增速69%;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突破4200萬元,預計全年達8000萬元。這是唐山英萊科技有限公司交出的成績單。
這家致力于機器視覺產品與智能裝備研發的機器人企業落戶唐山已十年,為什么近年來“一飛沖天”?董事長袁雷道出緣由:持續創新,厚積薄發。
袁雷介紹,英萊科技的研發人員一直占比47%以上,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20%,這是企業發展的底氣。近年來,該公司著力為轉型中的傳統產業提供數字化升級服務。2020年,為處于鋼鐵行業上游的唐山國亮特殊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耐火磚自動化生產線,產能提升約3倍,產品良品率和能耗控制均處業內領先水平。目前,國內多家同類客戶與英萊科技達成合作,合同金額從數百萬元至上千萬元不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厚植創新的土壤,唐山在聚焦機器人產業創新平臺建設、鼓勵研發投入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唐山持續深化與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的合作,瞄準機器人基礎和前沿技術,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等,提升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水平。據了解,2023年以來,引進中關村信息谷、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等一流平臺,成立了河北機器人產業研究院(唐山)、河北省機器人產業聯盟,產學研一體化模式不斷深化。
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機器人施釉工作站的機械手。李秀清攝/光明圖片
截至目前,唐山已培育省級以上機器人研發平臺21個,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5個,培育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17個。
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唐山對新認定的國家、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20萬元獎勵;對新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單項冠軍產品的,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連續兩年研發投入強度5%以上、上年度自有資金研發投入100萬元以上的“專精特新”機器人企業給予10%的補助。
唐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孟祥印介紹,該市機器人領域涌現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家,“小巨人”企業5家,單項冠軍企業4家,21項產品登榜河北省重點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目錄。
機器人產業迅猛發展為唐山傳統產業注入轉型動力。鷹眼智能研發出型鋼在線檢測儀,實現了對產品的全自動、非接觸式檢測;中信重工開誠智能研發的煤炭選矸機器人由一代圖像識別升級到二代X光識別,精確率不斷提升;賀祥智能研發的機器人施釉工作站在陶瓷裝備行業走俏,機器人雙工位施釉代替人工,實現了節能環保……如今,“機器人兵團”正成為唐山動能轉換、轉型升級的創新先鋒。
拓展應用?“唐山造”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
今年5月,唐山市豐南區的一片麥田里,操作員張俊偉輕點手機,壟間行走灌溉機器人便走到距離最近的出水口自動對接,在麥田里噴出方形圖案后,繼續行走至下一個出水口,重復澆灌動作。
這是在河北省農業灌溉機器人供需對接會上的觀摩演示場景。張俊偉介紹,這款機器人由唐山市海森電子研發生產,它比普通灌溉節水40%、節電35%、節約人工90%,智能化控制水平全國領先。
“機器人+農業”應用場景在唐山不再是什么新鮮事。唐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海豐介紹,該市目前已有6家從事農業生產領域的智能機器人企業,涵蓋大田種植、禽類畜牧養殖、節水灌溉等。
孟祥印說,唐山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占全省的85%,政策支持使資源和人才等要素迅速向該市傾斜。目前,總規模20億元的河北省機器人產業基金已在高新區完成注冊,總規模50億元的市級產業基金已先期注入20億元。此外,唐山“鳳凰英才”人才政策4.0升級版、高新區人才政策20條更吸引了各地人才紛至沓來,為全市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
為強化頂層設計,唐山成立機器人產業發展工作專班,自3月起每月組織一次產業招商推介活動,吸引了思爾闥、匯博、嚴格集團等一批優質機器人企業落戶。深入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開展從機器人產品研制、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到模式推廣的系統推進工作,梳理出86個機器人應用場景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面向社會展示推廣。同時,承諾對入選市級“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且項目投資額不低于100萬元的,每項分別獎勵機器人相關企業和用戶各20萬元。
唐山還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支持企業開發機器人應用場景,并協助申報國家、省、市機器人領域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圍繞鋼鐵、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每年遴選一批技術成熟、成效明顯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爭取納入省級機器人重點技術和產品推廣目錄,實現“機器人化”生產裝備向相關領域應用拓展。
“機器人+”加速推進,唐山時不我待。如今,機器人產業在該市正蓬勃發展,“機器人化”生產裝備和生活工具已廣泛融入千行百業和群眾生活,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增進人民福祉發揮積極作用。
孟祥印表示,唐山將打造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機器人產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焊接機器人產業集群、全國知名的特種應用領域服務機器人產業集群和全國領先的“機器人+”應用示范集群,預計2025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將達120億元。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0日?05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第十一屆海青節|兩岸大學生同臺競技 將建構之美融入鄉建鄉創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