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赤峰9月5日消息(記者田鳳元 通訊員劉曉冉)從昔日溝壑縱橫的荒地到今天氣勢非凡的生態園區;從耕種傳統農作物到農業生產園區化;從現代農業園區到集觀光、旅游、研學為一身的休閑綜合體,前進村走出了一條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前進之路”。
聚焦綠色發展,“荒涼山”變成“錦繡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進村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平莊鎮,這里曾經煤炭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煤礦關井壓產、企業相繼破產,前進村黨委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為抓手,確立了“生態立村、產業興村、旅游旺村”的轉型發展思路。
建設中的集裝箱營地項目(央廣網發 元寶山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前進村的逐綠,從西梁山開始。曾經的西涼山,人們都叫它“荒涼山”,“種上一坡,拉上一車,打一簸箕,煮上一鍋”。后來,前進人開始自己向荒山“要效益”的征程,硬是在嶺頭、山溝里整修出3000多畝良田。村民們在梯田上栽植油松、杏樹、棗樹、蘋果等樹種,經過多年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林木面積已達520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55%。
荒山綠了,并沒有盡快讓老百姓致富。路在何方?“靠山還得吃山,只要思路對、干勁不減,‘荒涼山’里也能長出‘金蛋蛋’。”讓農業和二、三產業“攀親聯姻”,前進村黨委書記宣星意識到,必須在山上搞高科技的生態農業,憑著現代農業技術,把“荒涼山”侍弄成“錦繡山”。
聚焦產業振興,讓項目落地生花
伴隨清晰的發展思路,前進村陸續在錦繡山打造了現代生態牧場園區、旅游觀光園區、種植園區、千畝苗木基地。
錦繡山現代生態種植園區俯瞰場景(央廣網發 元寶山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錦繡山現代生態牧場園區,日產鮮奶20噸,總產值6000余萬元;錦繡山現代生態種植園區擁有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300棟,農產品通過新發地市場遠銷北京、遼寧等地,總產值達5000多萬元;錦繡山千畝苗木基地,解決了本村綠化苗木自給問題,并為周邊盟市、旗縣提供優質苗木,安排了村里大量勞動力,成為了村里的綠色銀行。
“我現在經營著十幾個大棚,輪番種應季的水果,蘋果、梨、葡萄、火龍果棚里都有,每個季節我們都有果可摘。雖然忙,但收入也越來越多,一個棚一年能純收入5萬元左右,這好日子多有奔頭!”生態種植園里的冷棚經營者郭軍開心地說。透過他的喜悅,記者看到前進村“以綠富農”的“前進之路”越走越快。
聚焦民生福祉,奏響幸福強音
在前進村,隨時能感受到“村富強、民幸福”的強勁節拍。近年來,村里相繼投入資金560萬元,埋設供水管路5萬延長米,硬化路面42公里,美化、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另外,安裝路燈420盞,建起了600平米的新型標準化衛生室,新建了文化中心、遠程教育學習陣地和草原書屋,高標準打造黨史館、村史館、法治教育基地等設施。
前進村生態文化建設產業園規劃沙盤(央廣網發 元寶山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現在,誰來村里都說好,你看這干凈的街道,綠化又好,我們的水、電、取暖費都是村里負責,我就在前進村養老了。”說起村里的民生福祉,村民王大爺贊不絕口。
另外,以村文化活動中心為陣地,前進村編織秧歌隊、舞蹈隊、文藝隊多層次文化網格,各種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村民的生活在“成果共享”的發展道路上越來越幸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