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大語言模型MedGPT亮相2023數博會

        光明網 2023-09-08 18:45:33

        9月6-8日,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在河北石家莊召開。作為數字經濟最新成果展示的國家級平臺和數字經濟交流合作的世界級平臺,本屆博覽會云集了國內工業互聯領域知名學者,全球互聯網知名專家,重點金融機構負責人,還特別邀請了五十幾位國內數字經濟領軍企業主要負責人。在備受關注的數字醫療賽道,唯一受邀單位醫聯集團攜旗下國內首款大模型驅動的AI醫生——MedGPT首次亮相數博會。


        (相關資料圖)

        如今,AI技術正在各行業不斷滲透,“百模大戰”一觸即發,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醫療領域,機構與資本都在爭相布局,僅在A股市場中,互聯網醫療企業就有97家。另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至少超過15家公司(含上市與非上市公司),宣稱自己布局醫療大模型。

        數字醫療賽道已經十分擁擠,醫聯何以領跑行業,勇摘AI金字塔上的明珠?

        AI醫療,從字面意思看,意味著既要有AI技術深度,又要堅守醫療行業特有的嚴肅與嚴謹,要求對醫療的每一個場景、環節都有深刻的認知。而醫聯之所以能夠超越所有玩家,在這兩方面做的十分突出。

        技術層面,醫聯已經布局醫療AI多年。醫聯成立于2014年,是中國領先的互聯網醫院,2017年拿到互聯網醫院牌照,確定了全病程管理的方向,建立了醫療大數據的清洗及數據結構化能力;2018年,醫聯形成了疾病的線上管理SOP,基于NLP、CV等人工智能技術及AIoT物聯網技術,將智能醫助等一系列應用場景落地,此時的醫聯,已經在AI診療領域初見成果。2019年,醫聯創建了亞洲首個多發性硬化癥領域的早篩AI模型。

        2021年到2023年期間,醫聯初步形成一套基于互聯網醫院的AI診療系統。歷經多年的潛心研究,彼時的醫聯依然無法實現自然順暢的全流程AI疾病診療,直到Transformer的發現。以Transformer為基礎的大語言模型具有更加完善的自然語言溝通能力,并能在海量醫學文本與數據中進行高并發、長距離學習整合,從而實現復雜性問題的系統性整合。

        今年5月,醫聯正式推出國內首個大模型驅動的AI醫生—MedGPT,多年的技術積累與沉淀成就了這款充滿想象力的產品。

        不同于通用大模型的ChatGPT的“詩情畫意”,MedGPT對于臨床測試極度執著,堅守嚴肅醫療。在過去的九年,醫聯一直將數字技術與醫學進行深度融合,借助獨有的微調訓練與工程優化方案,為患者提供實用性與一致性的AI醫生服務。

        今年6月,醫聯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完成了AI醫生與人類醫生同時面對真實患者的“雙盲實驗”。首先,患者先與醫助溝通病情,醫助通過線上文字輸入的方式,分別傳達給AI醫生與真人醫生,完成多輪溝通。在診療過程中,AI醫生與真人醫生全程互不干涉。問診結束后,來自北大人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阜外醫院和友誼醫院的7位專家教授,針對91份有效病例進行審核,通過7個評價維度進行打分。真人醫生綜合得分為7.5分,AI醫生的綜合得分為7.2分,雙方結果一致性達到了96%。醫聯的AI醫生已達到主治醫師診療水準。

        9月7日,在本屆博覽會舉辦的人工智能驅動產業數字化創新發展論壇中,醫聯副總裁龍武以“智在必得, 數字科技為人類健康創造價值”為主題,分享醫聯集團在數字醫療領域的最新成果。醫聯副總裁龍武介紹,目前,MedGPT已有超過1000名三甲醫院醫生參與產品的研發、測試、優化過程,在真實醫療場景中發揮實際診療價值,實現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的全流程智能化診療能力。對于患者來說,MedGPT打破了醫療服務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助力優質醫療資源快速復制并無差別地觸達所有群體,讓“好醫生”可以無限復制。

        在降本增效方面,龍武介紹,MedGPT讓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線上問診、藥品物流到家、在線支付等一系列服務,可以節省患者就醫的大部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MedGPT真正讓數字醫療實現了從1.0到2.0的升維和跨越。(柯巖)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