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學者Nature發文:識骨尋宗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對俄羅斯遠東地區樣本的分析發現,這批樣本與貝加爾湖旁的古人類有比較近的關系,這啟發了他們的進一步追問。2019年,王傳超邀請來自蒙古國的科研人員加入團隊,獲得當

        • 科技部:支持西部優質企業通過“新三板”、科創板上市融資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科技部25日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大科技型企業培育力度。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

        • 大小可調節的血管內抓捕器實現專利轉化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近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教授葛均波、錢菊英團隊研發的一種大小可調節的血管內抓捕器成功實現了專利轉化。

        • 誰能修復“受傷”的心?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我國每年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約100萬人。并且,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和致死率在我國一直處于上升趨勢。

        • 科技部:目前已經有17款疫苗在開展臨床試驗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2月26日下午,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支撐新發展格局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已經有17款疫苗在開展臨

        • 科技部:小切口改革為科研人員減負擔、增服務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總的講,這些改革都是通過一些小切口,能夠產生對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的實實在在的減輕負擔和針對性的服務。在各部門、各地方和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科技人才制度改革和評

        • 研究發現白堊紀超靜磁帶(CNS)曾多次發生磁極倒轉事件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該研究首次提供了負極性事件M"-2r"和M"-3r"的陸相沉積記錄,系統捋清了CNS期間發生了至少5-7次的極性倒轉事件

        • 中國科學家發現電子角動量對化學反應微分截面的影響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學明和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孫志剛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興安合作,詳細研究了具有分

        • 銀河系可能遍布海洋與大陸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天文學家一直希望發現外星文明。一顆行星要有生命,必須要有液態水。

        • 午睡也是基因決定的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近日,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對于會在白天小睡的人來說,其小睡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基因調控。該研究發表于《自然—通訊》。

        • 大國重器自己造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伴隨點火命令的下達,重型燃機8個燃燒筒同時點火燃燒并穩定運行,標志中國首臺自主研發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整機點火試驗成功。滿負荷試驗是重型燃機研發最關鍵的驗

        • 鐵翼飛旋起風雷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初春時節,江南某機場戰鷹列陣。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鐵翼飛旋,風雷乍起,第72集團軍某陸航旅一場實戰化飛行訓練拉開戰幕。

        • 通過關鍵性技術解讀直升機如何劃代?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與槳葉依靠新技術提升性能的實現方式相同的還有機身設計制造、動力傳動等關鍵技術的更迭,根據這些新技術運用的不同時間和型號,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直升機大致可分為

        • 慣性制導導彈陀螺儀如何控制姿態?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在很多具有制導功能的武器彈藥的介紹中,經常能夠聽到“慣性制導”這一功能。所謂慣性制導,就是通過物體在改變運動速度時,通過識別物體運動加速度,從而計算物體的方位、

        • 探訪嫦娥五號“太空牽手”背后的硬核青年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38歲的賀中琴是嫦娥五號微波雷達研制團隊第一位女設計師,也是第一批參與產品研制的設計師之一。從2007年到2021年,從實習生到主任設計師,從小賀到賀姐,賀中琴

        • 疫情之下 5G等成填補數字鴻溝關鍵技術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大流行期間的遠程學習遠未普及,被定義為“貧窮”的中小學生(在美國的K-12義務教育體系下)正遭受數字鴻溝之苦。羅斯認為,首先,我們要重新思考如何建設5G系統,擺

        • 北京懷柔科學城攜“硬核”成績單走向未來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落地懷柔的5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1月完成了主體鋼結構施工,預計年底主體工程完工,完成土建工程的90%。北京懷柔科學城將積極吸引科技領軍

        • 吃自熱食品,請保持正確“姿勢”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自熱食品加熱包的主要成分包括碳酸鈉、鐵粉、鋁粉、焦炭粉、生石灰等,只要往加熱包澆冷水,食盒就可迅速加熱至150攝氏度,依靠化學反應放熱。雖然食用自熱食品不會引

        • 讓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和榮譽性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把尊重科學放在第一位,把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和貢獻大小作為首要評價標準,按照流程和標準嚴格評選,院士增選工作就能經得起檢驗。

        • 海信屏端芯片成長迅速 “造芯”加速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海信視像旗下的信芯微公司屏端驅動芯片(TCON)產品已經覆蓋從高清到8K超高清全系,并憑借強大的功能性不斷獲得面板生產企業認可。

        • 5G+AI+IoT 邊緣智能站助力行業數字化升級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EB5邊緣智能站內置智能邊緣操作系統,以及人臉識別、人形檢測、邊界檢測、車牌識別等多種算法。

        • 中國中醫的文化自信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中醫文化與中華文化同根同脈,但也有其特殊的方面,總的范疇,有四根支柱,這就是指儒、釋、道、《經》。

        • 最小的一滴水有多少個水分子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科學家迄今還沒有掌握在一個水分子周圍精確增加水分子的技術,而且一個水分子的分子光譜信號太弱,根本沒有辦法偵測到。他們進一步增加W外圍水分子的個數,發現當有20個

        • 科學家主導構建全球海馬起源與擴散路徑圖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據介紹,海馬游泳能力很弱,卻全球廣泛分布,41種海馬分布于全球溫帶和熱帶淺海,其中,在印-太交匯區具有最高的生物多樣性水平。科學家通過對全球21種優勢海馬的基因

        •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成果豐碩:石油新增資源量101億噸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石油、天然氣十年新增資源量分別為101億噸、6 85萬億立方米,發現17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1個千億立方米級大氣田。